热点分析

周杰伦击败蔡徐坤登顶热搜榜,从流行文化角度来分析

2019-07-21 23:03:02 新闻与传播编辑

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打榜之战

最近,关于周杰伦与蔡徐坤打榜之战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在7月21晚凌晨,周杰伦已经打败了蔡徐坤荣登榜首,而整个事件的缘起于粉丝团体在网络领域之争。

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打榜之战

 

某位网民在论坛抱怨周杰伦的榜票数据差,但是演唱会门票难买的情况,此言论一出,可谓一是激起千层浪,周杰伦的粉丝(集中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群体)纷纷开始拿起手机刷榜,这也波及到了一直占据榜首的蔡徐坤(其粉丝集中在90年末,00后群体),肇事者把事情搞大后注销账号跑路,结果却是两波粉丝不仅在数据流量上的争斗日趋白热化,还通过各种方式如文字,图片相互揭丑、谩骂。直至7月21日晚凌晨,周杰伦击败蔡徐坤,荣登榜首。

 新闻与传播资料

此次流量battle也引发官媒关注,人民日报账号发表微博短评:

【人民微评:偶像会发光】两名艺人各自拥趸的较劲,虽是娱乐“游戏”,却映射了时代征候。这不是代际冲突,更无关价值观断裂,而是一场联合致敬,寻找内心深处的寄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向美好看齐,夯实审美坐标,岁月就无法带走我们的乡愁和坚守。

新闻与传播角度解析

 

周杰伦和蔡徐坤等这些明星代表的是不同年代的群体对音乐、舞台表演等审美取向,他们作为文化的符号,是观众的精神寄托和不同年代的文化象征,此次打榜事件看似是网民为了自己的偶像在网络上争夺数据优势,展示偶像的影响力,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流行文化借助网络传播媒介的发挥的影响。

打榜行为产生的原因:

(1)迷因效果:流行文化的内驱力

迷因,意为被模仿的东西,它借鉴了“模因”的概念。模因核心概念是模仿。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在此次打榜活动中,从一开始活动发出,到分属不同明星的粉丝纷纷效仿,标榜自己对偶像的支持,让整个活动不断延续下去,不断壮大,成为粉丝群体的“狂欢”,这其中的主要动力就是迷因。

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打榜之战

(2)认同和抵抗:流行文化的外在表现

流行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认同。此次分属于不同明星的群体之所以出现打榜的情况,恰恰是他们对自己偶像所代表的文化的认同,并通过这种打榜行为表明自己的认同,一些网民通过言论贬损对方的偶像来抵抗其不认同的文化。

(3) 媒介技术发展的支撑

流行文化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从电视媒介发展至今,从未出现过不同流行文化之间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粉丝群体的“战争”,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不同的流行文化产生了正面交锋,通过转评量、投票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和看法。

 新闻与传播资料

打榜活动背后的流行文化影响:

(1)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打榜活动背后的不同流行文化代表的是不同年代的人群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这种打榜活动不仅可以表达自我,也可以让自我认同的流行文化为更多人所熟知,达到交流的目的。

 

(2)凝聚群体力量

流行文化之所以被如此多的人喜欢,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某种精神和思想被某一群体认可,这类群体在流行文化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凝聚力。此次打榜行为正是因为粉丝群体对自己偶像声誉的维护。

 

(3)引发骂战等,造成网络暴力。

媒介迷具有群体性和圈子思想,会使用“我“和”“我们”的观念去区别于其他的群体。此次打榜活动中,就有很多的粉丝在微博中对其他群体的偶像进行指责和谩骂,这类谩骂升级为人格侮辱,就是网络暴力的表现。

 

(4)将商业目的潜移默化地移植到群体中

流行文化发展的原因在于其商业性,工业化的发展让流行文化诞生,其发展壮大依然脱离不了行业性。追究此次事件的根源还在于有网民质疑明星的流量差,但是演出会的门票难求等商业原因,而在打榜的过程中也有网民采用“买票”的手段为偶像加油,在粉丝群体的角度看似为了登上热搜榜的首位,但从明星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