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

2019年新闻传播新趋势前沿名词:近易性偏差

2019-03-20 12:23:42 新闻与传播编辑

近易性偏差(accessity bias),也叫做易得性偏差,通常指人们会根据自己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判断类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逻辑上看,若A是B的充分条件,即由A可以推出B,其并不能保证由B可以推出A,除非A也是B的必要条件。例如,某事件发生的频率高,从而为人们所熟悉,进而更容易被回想起。但是,容易回想起某事件并不意味着该事件就容易发生。若对此不加察觉,则会陷入易得性偏差。

新闻与传播资料

  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及其合作者最早提出易得性偏差概念,是指人们仅仅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例来错误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那么,除了事件确实经常发生之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导致事例让人们记忆深刻,以致陷入易得性偏差呢?

  第一,故事效应。故事具有的前后一致的逻辑性,会增强其可信度。例如,有如下两种叙述:(1)张三受贿;(2)张三为支付女儿海外留学的费用而受贿。很多人认为第二种叙述更可信,结果就犯了联合概率谬误。从概率上看,第二种叙述是第一种叙述的子集,故相对于第一种叙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更小。故事经常具有戏剧性和代入感,会给听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从而误导人们将其作为支持性证据,以偏概全,陷入轶事证据谬误。另外,按照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的观点,人类是故事的动物。一些故事流传甚广,结果“三人成虎”,使得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第二,近因效应。如果你在前几天亲眼目睹路上有一辆小汽车自燃了,那么在一段时间内,你或许会觉得每辆车都可能随时燃烧起来,这就是近因效应带来易得性偏差的例子。近因效应是指,最近发生的事情会比之前发生的事更容易被回想起来。由于大脑总是先从海马体中读取短时记忆,然后才从大脑皮层提取长时记忆,近因效应属于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

  第三,自我效应。如果你喜欢下象棋,那么你很可能会高估人群中象棋爱好者的比例,如果你不喜欢锻炼,那么你很可能会高估人群中疏于运动者的比例,这两个例子反映了自我投射的影响。亲身经历过火灾的人往往会高估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亲身经历过某种疾病的人往往会高估这种疾病发生的概率,这两个例子反映了自我经历的影响。

新闻与传播资料

  第四,媒体效应。“少见才会多怪”,一些新闻媒体报道追求“吸引眼球”效果。例如,有些媒体对飞机失事会详细报道,结果让一些人感觉乘坐飞机很不安全。但据统计,乘坐飞机每十亿公里死亡人数为0.05人,危险性很低,而乘坐火车每十亿公里死亡人数为0.6人,其危险性是前者的10倍多。

  第五,权威效应。权威人士的只言片语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影响,以致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很容易跟随权威而疏于论证。然而,某一领域的权威在其他领域并不一定是权威。而更具误导性的是,人们还会将权威符号化。例如,我们经常无意识地把身穿白大褂、身体矍铄、满头银发的人和医学权威联系起来,没准他仅仅是一个演员。

  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例来错误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节约认知资源,快速反应,从而被刻入人类基因,形成本能。但我们必须警惕易得性偏差的出现,很多时候要进行反本能思考,而这离不开平时加强批判性思维与统计思维的训练。


标签: 近易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