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人这样看新闻才能训练新闻采访功底

2019-03-01 16:23:46 勇ziven

给你一个新闻线索,你如何去采访?很多人说多跑几次新闻就知道了,在实践中确实会有老师带,但是这种成长速度相对较慢,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做法,毕竟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跑新闻,而且如果你不是在有采编资质的媒体的,以新闻名义去采访很有可能被扣上非法采访的帽子,甚至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那对于新闻信息从业人员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来说,新闻采访如何在平时训练呢?传媒智库(media-learning.com)推荐大家可以使用反推法来看新闻,从新闻采访几个重要步骤来学习,通过这种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会让自己思路逻辑更加清晰,未来在新闻采访,特别是采访提纲上就会事半功倍。

反推法如何看新闻

反推法就是从结果反推过程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其实在很多行业都存在,比如法医,通过观察患者或者尸体的伤口可以反推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此类情况。在新闻采访学习中也可以通过看新闻反推出新闻采编人员采访准备的内容,采访人物,采访问题,采访手段和选题策划思路。

反推法从新闻中学习什么?

带着问题去学习,我们先可以了解这些基本问题和进阶问题:

基本问题:

1、核心事件(what):这个新闻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事情?

2、人物关系(who):这篇新闻里面一共采访了多少人?当事人是谁?冲突方是谁?外围人员是谁?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3、时空信息(where &when):这个新闻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

4、事件脉络:(how):这个新闻发生的起因,冲突点和发展。

以上是具有基本媒介素养的人都应该在新闻中获取的信息,但是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子和传媒行业人士需要从新闻故事中学习到更多,反推出更多内容,才能提升自身的新闻采访技能:

 

1、事件涉及方问题(event-relative)

新闻故事中的事件是否涉及到相关机构,或者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社会矛盾等等,这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相关机构的职能,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还有矛盾冲突点。

2、人物关联性问题(people-relative):

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对应的问题是什么?(即是什么问题导致了被采访对象会这样回答?)

被采访人之间的职业是什么?特别是外围人员,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对采访人之间的选择,还有对被采访者之间的利益关联做出判断。

3、时空涉及方问题(environment-relative)

新闻中的各类场景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其中,时间是早上,下午还是晚上,当地的天气如何。这一点可以让我们知道新闻采访者采访的地点,以及如何描写场景。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这些都是空镜头的一部分。 

4、主题相关性问题(topic-relative)

这篇新闻讲的主题是什么?任何一个新闻故事都会有一个主题,没有主题的新闻是没有核心和灵魂的。

反推法在实际学习中的运用

传媒智库(media-learning.com)提醒您可以优先使用一些稍微短一些的社会调查类报道,你可以到澎湃新闻或者观看往年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我们以纸媒作为案例:

 

新京报深度栏目文章:《湖南衡阳锤杀双亲嫌犯:虚构幸福的少年》

从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来看,罗毅(化名)是幸福的。

这个13岁少年写到,他与父亲坐高铁去遥远的云南老家省亲,那儿有与他同岁的叔叔,名叫罗永方;距离老家6公里的“五庙村”里,住着疼他的外婆,还有一个能帮他收拾烂摊子的表哥。

试卷外,摆在这个世代居住在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学塘村少年面前的,是另一番光景:忙着谋生的父亲,身有残疾的大伯,鲜有来往的姑姑,罹患精神疾病的母亲和姐姐,疼爱他的外婆也早已不在人间。

 罗某7年级期末考的语文。作文他以《亲情真好》为题,为自己虚构了新的身份。

在将云南虚构为故乡后的第6个月里,罗毅踏上了自己的旅途。锤杀父母后,罗毅骑着父亲的摩托车,去了镇上的网吧。在他销声匿迹的二十几个小时里,网吧的监控记录下了他在三塘镇的最后影像。

也是在上网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用父亲身份证买了一张前往云南大理的高铁票,如愿以偿地踏上“归乡”之路。

铁路部门官方网站上显示,每天早上7点05分,衡阳东会有一班前往云南大理的高铁。花去647元钱后,1557公里的距离就变成了近13个小时的行程。

1月2日下午,在涉嫌锤杀51岁的父亲、45岁的母亲30多个小时后,罗毅在云南大理被警方抓获。

自称孝敬双亲的少年

三塘镇学塘村,位于长沙东南方向的衡阳市衡南县,两千多口人散布在方圆十几里地的山坳里。

罗毅家位于村子的东部,贴着米红相间瓷砖的二层小楼远远望去很气派,但走进之后才能发现,这幢屋子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还是毛坯状态的屋里,放着屈指可数的几件家具。

 1月2日下午3时,罗毅父母的寿棺停在堂屋的中央,厢房里亲属围着煤炉坐着,不时唉声叹气。罗毅的姐姐罗晴(化名)要么对着前来吊唁的人笑,要么低头不语。

“我恨死他了。”罗毅的大伯罗生(化名)自称不知该怎么面对,沉默良久后,他补充道,“可他还是罗家的血脉啊。”

稍晚些,罗毅被当地警方抓获。老人起身一瘸一拐走向人群向亲友宣布这个消息,“在云南大理逮住的。”说完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作为惨案的唯一目击者,罗晴成为不少媒体的采访对象。这个大约20岁的女孩懵懂地靠在厢房门框上,接受媒体的采访——她表达困难,没有逻辑不成句子,带有浓郁口音的词语从她嘴中蹦出,以供记者们拼凑案发现场。

自始至终都挂在她脸上的笑容显示,死亡对于她来说过于陌生。

除了虚构在别处的故乡外,罗毅的试卷上另外一道题的答案让人印象深刻,那是一道看图说话题,题干中,一个老人笑眯眯地坐在椅子上,给她洗脚的年轻人累得满头大汗,小孩在给年轻人打扇。

罗毅的答案是,这体现了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尽孝应该在当下。他要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这不仅仅是长大成人后的事,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行动。”

在稍早之前的官方通报里,罗毅用一把锤子杀死了自己的父母。

被用来杀人前,那把锤子是父亲罗春(化名)养家糊口的重要工具:罗春带着这把锤子去工地上做木工,靠着一天三四百元的收入,养活了他的妈妈、姐姐还有他。

罗毅在当地大山中学的班主任费老师说,甚至在出事前不久,罗春还为他购买了一台学习机。

走访中,在村民、老师、同学的口中,罗毅的形象逐渐清晰:有心计、讲义气、好面子、温和听话、最近常去上网、花钱大手大脚。

有人将他的突然失控归结于网络游戏——有媒体从惨案唯一的目击者、头脑不太清醒的罗晴口中得知,事发前罗毅曾与父亲因为要钱而发生争吵。甚至杀死双亲后他还去镇上的网吧,上了两个小时的网。

有人说悲剧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邻居和师长说,长期以来,罗毅处于放养状态。父亲整日忙着赚钱,而母亲则是一个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

 因网瘾杀人纯属猜测

在官方调查结果出炉之前,真实的原因或许只有罗毅知道。

最先赶到现场的罗生说,命案发生在一楼。对跨年几乎无感的他事后推算,案发时他正坐在300米开外的自家屋里的床边,炉火熏得他昏昏欲睡,“头像‘鸡啄米’一样上下晃动。”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是侄女的敲门声惊醒了他,“不知道是几点”。

罗毅的邻居、族里长辈证实,她听到敲门声时,湖南台的天气预报刚播完。于是,案发时间被定为“2018年12月31日18时40分许”,“听见她说要住大伯家,弟弟把爸妈锤了后跑了。”

罗生说,他开门后侄女咿咿呀呀地边说边比画,他大概了解到,侄子用锤子锤了他的三弟和弟媳妇。

罗生腿脚残疾但依然“一路小跑”来看究竟。进到屋里时,他看到三弟坐靠在外屋的墙边脑袋耷拉着,弟媳则双腿跪地头栽在地上。

“我喊了人。”罗生说,当时他脑子里有的全是侄子干的在他看来离经叛道的事,“在大山中学念书时,喜欢用手机打游戏,去华星学校后,学会了去网吧。”

他一边喊人一边问侄女是不是要钱打游戏没给?侄女回应他“钱!游戏!”

这个回话让他确定了自己的推断,之后有人问起侄子杀人的动机时,他都会给别人说,“要钱打游戏没给。”

但这个原因,仅仅是众人的猜测。而在罗毅2017学年就读的大山中学124班班主任写的一篇告家长书,让众人对这个猜测更加深信不疑。于是有网友质疑当地在网吧管理方面的不作为。有规定称,上网需实名,未成年人不得出入网吧。

1月2日晚,新京报记者走访了三塘镇上的几家网吧。因为命案发生后当地加强了管控,不少附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最近管得严了。”他们中的一名未满18岁的学生告诉记者,惹得同行伙伴哄笑。

众所周知的溺爱

罗毅出生前,家里只有罗春一个正常人,母亲、姐姐都有精神疾病。因为贫困,身高165厘米的罗春在30岁才从株洲的安仁县讨到了媳妇。结婚时,罗毅的母亲谭某花24岁,精神病残疾。

罗生说,结婚后不久,谭某花生下了女儿。

家里少有的喜事发生在2005年。这年,罗毅出生,健康,还是个男孩。

多名村民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中年得子后,罗春像变了个人,“经常看到他天不亮就骑着摩托出门,天黑了还没回家。”

生前,罗春在三塘镇的建筑工地上“装模”,“做木工,一天能赚三四百块钱。”曾与罗春一起干过活的村民称。

靠着辛勤劳作,罗毅家的经济状况好转。据罗生介绍,2012年,罗毅的父亲把现在居住的老房加盖至两层。去年年底,他在镇上最高档的小区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罗生称,“雨母新城是三塘镇上房价最高的小区,5000多块一平米。”

经济状况的好转带给罗毅的直接好处是零花钱的增多,多名熟识罗毅的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因为是中年得子,罗春平日里对儿子百般娇惯,“农村人,又没时间陪小孩,就是多给钱。”上述罗春工友称。

上述124班班主任的告家长书里也证实了这一点,其称“其父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华星学校各方面会比大山中学好,再加这两年条件也好点了,这学期将罗毅转到华星学校读书。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缺乏理性的管理和教育,一味地溺爱,由于要赚钱养家,很少陪伴孩子,所以从物质上满足孩子,认为这样能弥补对孩子的爱。”

1月2日晚,罗毅在大山中学的班主任费老师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从平时的吃穿用度上看,罗春对他有溺爱的倾向,“我们学校一学期1500元管吃管住,但他父亲在这个基础上还给他零花钱。”

在大山中学读完7年级后,2018年9月,罗毅被送到了镇上的华星学校上8年级。华星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一年的学费要一万五千元。

而且多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平日里罗毅犯错,罗春对他的教育也不多。

罗毅在华星学校的班主任滕平介绍,2018年12月28日学校放假,29日下午,罗春跑来学校找他,说罗毅彻夜未归。滕平便和罗春骑着电动车跑了很多地方,最终在一名同学家找到了罗毅。

“我批评了罗毅几句,说这样让家长操心不对。他爸一个劲向我道歉,却没有怎么批评罗毅。”滕平说。

而就在两天后,惨案发生。

1月2日下午,华星学校门口。放学后学生们鱼贯而出。新京报记者段睿超 摄

曾替同学出头

刚到华星学校上学时,罗毅参加了摸底考试。“两门课加起来只有几十分,底子很薄。”滕平告诉新京报记者。

罗毅在大山中学7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印证了滕平的说法,语文65分、政治57分。

罗毅在大山中学时的班主任费老师说,罗毅上课能专心听讲,大部分时间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在老师面前表现很好,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学生,“心计比较多,撺掇别人往前,他躲在后边出主意。”

费老师说,她只见过罗毅的父亲一次,“跟同学发生矛盾请家长了。”

2017年冬天,罗毅替好友王鹏(化名)出头,花30元钱雇了高年级的学生充当打手殴打同学,“王鹏喜欢一个女生,另一个男生也喜欢这个女生。”费老师告诉新京报记者,罗毅便与好友联合,找人打了那个男生。罗毅在这个事情上并没有直接出面。

费老师介绍,平时罗毅与同学的交往可以看出其在学生中颇具威望,“有一次班里的同学手机丢了,这个同学找了罗毅帮忙寻找。”

罗毅的风光,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父亲给予的丰富的物质条件。但对于身患精神疾病的母亲和姐姐,他对老师、同学一直瞒着。

不过,滕平在日常接触中发现,当别人提及罗毅的母亲时,罗毅会变得烦躁,“我想解开他这个心结,但又不知该如何说起。”

2018年10月17日,滕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罗毅称,其母亲是外地人,说话有乡音,但在小区邻居面前很亲切,“我妈在邻居眼里很贤惠,在家中是个好妈妈,好妻子,我妈妈让我变得坚强了,也让我在邻居中成为一个好孩子。”

看到这个答案,滕平说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鼓励孩子,他还是给罗毅打了高分。

短短一个月之内,湖南省连续发生两起未满14周岁少年弑父弑母事件。1月2日晚,衡南县召开紧急会议针对罗毅的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目前,县里对罗毅后续学习、教育问题的最终方案还没确定,“罗毅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政府将在罗家后事完结后,出资让其去敬老院生活。”


基本问题和进阶问题回答整合记录:

1、核心事件及其涉及方:

该新闻主要是围绕湖南衡阳三塘镇学塘村发生的13岁孩子为了上网费,与父母发生争执,锤杀自己父母的故事。

涉及相关方面:

(1)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有问题?(这一点提示了冲突点,家庭之间是否存在严重矛盾,或者孩子的心理问题?)

(2)法律方面。未成年人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是否意味着不用受到任何处罚?(这一点给我们指向了采访对象:律师,法官等司法人员)。

 

2、被采访人物之间关系及其可能询问的相关问题:

人物核心:

(1)罗毅(化名):湖南衡阳三塘镇学塘村锤杀父母的13岁孩子,初中生。

 

(2)罗毅的大伯:

  • 直接回答:“我恨死他了。”“可他还是罗家的血脉啊。” (反推提问:您现在对罗毅是什么看法?)

  • “在云南大理逮住的。”(反推问题:您知道罗毅现在的情况吗?知道他被捕的消息吗?他是在哪里被捕的?)

  • “我喊了人。”(反推提问:您当时发现自己的弟弟被侄儿杀了后,您是怎么做的呢?)

  • “在大山中学念书时,喜欢用手机打游戏,去华星学校后,学会了去网吧。”(反推提问:这孩子您平时了解他有什么爱好?)

  • 是不是要钱打游戏没给?(反推提问:为什么孩子要杀害自己的父母呢?)

 

(3)村民:

  • “经常看到他天不亮就骑着摩托出门,天黑了还没回家。”(反推提问:罗毅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平时有什么生活习惯?)

  • “心计比较多,撺掇别人往前,他躲在后边出主意。”(反推提问:罗毅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您怎么评价罗毅的为人?)

  • “做木工,一天能赚三四百块钱。”(反推问题:罗毅爸爸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收入状况如何?)

  • “农村人,又没时间陪小孩,就是多给钱。”(反推问题:罗毅他们家父母和孩子关系怎么样?他们平时对小孩子关心吗?怎么关心的?)

 

 (4)班主任费老师:

  • 间接引语(出事前不久,罗春还为他购买了一台学习机)(反推提问:罗毅事件发生之前有什么明显变化吗?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

  • “我们学校一学期1500元管吃管住,但他父亲在这个基础上还给他零花钱。”(反推问题:罗毅平时在学校表现怎么样?生活花销上怎么样?父母关心他在学校的生活吗?)

 

 

(5)罗毅的邻居:

  • 间接引语:她听到敲门声时,湖南台的天气预报刚播完(反推提问:你们当时听到隔壁有什么响动吗?是什么时候听到的?)

  • 直接回答:“听见她说要住大伯家,弟弟把爸妈锤了后跑了。”(反推提问:当时隔壁有家人出来求救吗?说了什么?)

 

 (6)滕平:罗毅在另一个学校的班主任

  • “我批评了罗毅几句,说这样让家长操心不对。他爸一个劲向我道歉,却没有怎么批评罗毅。”(反推提问:罗毅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他与父母的关系怎么样?父母对他学校的表现关心吗?怎么个关心法?)

  • “两门课加起来只有几十分,底子很薄。”(反推提问:罗毅在学校的成绩怎么样?)

  • 当别人提及罗毅的母亲时,罗毅会变得烦躁(反推提问:罗毅对她母亲的态度怎么样?他平时会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父母吗?提到父母会有什么反应?)

  • “我想解开他这个心结,但又不知该如何说起。”(反推提问:您知道罗毅对自己母亲反感的情况后有采取什么措施去疏导学生的心理吗?)

  • “我妈在邻居眼里很贤惠,在家中是个好妈妈,好妻子,我妈妈让我变得坚强了,也让我在邻居中成为一个好孩子。”(反推提问:罗毅是怎么在作业你们描述自己的母亲的?)

  • 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鼓励孩子,他还是给罗毅打了高分。(反推问题:您对学生在作业上描述自己母亲和现实中对母亲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态度是怎么看的?您对他作业的评价是什么?)

 

(7)县政府工作人员:

  • 罗毅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政府将在罗家后事完结后,出资让其去敬老院生活。”(反推提问:罗毅家现在这样,政府未来有什么措施或者办法去安排他们家人吗?)

 

 3、时空信息及其涉及方问题

(1)三塘镇学塘村:这是大环境发生的地方

这是一个大环境,这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和当地的经济状况间接作用于新闻故事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所处的阶层。

(2)毛胚的二层小楼:新闻发声的小环境

这是新闻故事主人公直接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直接决定了主人公的生活质量,指明了其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品位和能力。

(3)1月2日下午3时

新闻故事采访的时间,这是记者现场采访出现的第一个时间点,其中有描述事件相关人物所处环境,人物动作等描写。

 

4、事件脉络和主题

新闻故事发生的冲突点:主人公13岁的罗毅因向父母索要上网费,父母没有给,他将自己的父母用锤子杀死。

新闻故事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为什么会导致冲突):

(1)罗毅处于放养状态。父亲整日忙着赚钱,而母亲则是一个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

(2)班主任只是负责教学,没有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即便发现了问题,只是通知家长,而家庭处理非常不恰当。

 

主题:一个少年犯的形成由多重因素导致,比如家庭因素,学校教育,所处环境等等,每一个少年犯出现都会有相关的征兆,如果没有家庭,学校共同合作引导,很容易让孩子走上极端。

 

 

5、总结:

1、在这里采访的人物涉及到你这些人

当事人罗毅,罗毅的两个班主任,罗毅家的邻居,罗毅所在村与其父母关系密切的村民,和时间所在村干部,县级干部。

2、这里面围绕当事人罗毅的家庭表现,学校表现,与父母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6、问题:

这个深度调查中并没有采访到当事人本人,这也是由于案件还在侦办期间,无法采访到本人,但是这确实是一个遗憾。

 

7、经验积累:

(1)主人公使用了化名。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对负面报道中的人物,特别是未成年人应该使用化名。这是从新闻传播伦理的角度考虑,新闻报道不应该对报道者产生二次伤害,即便对方是施暴方。

(2)如果涉及到伤害性案件,需要对当事人的家庭关系,亲友关系 同事/同学关系进行调查,以验证当事人的心理和行为。如在这篇新闻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新闻故事主人公存在双面性格和人生,在家和在学校表现的截然不同。

(3)对伤害性案件要考虑到最终的解决,或者善后进展。如在这个新闻中对县领导干部态度和工作进行报道。

 

以上提供给了各位新闻传播学生和从业人员平时在阅读新闻时一个大致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大家可以在平时阅读新闻时,反推记者可能提过什么问题,采访过什么人,还有整个新闻逻辑是否严密,言论是否具有代表性等等,这样可以提升媒介批评的能力。将上面的这些内容经过再次梳理,你就会发现其实这就是一个采访提纲的雏形。

 

在随后传媒智库(media-learning.com)和新闻与传播账号将会发布如何制作一篇采访提纲,大家可以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