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考研440科目考纲

2020-06-08 20:29:29 新闻与传播编辑

文学院(盖章)

部门负责人: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新闻与传播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涵盖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重点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史基础知识,新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了解新闻学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考核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 中国新闻传播史

参考书目:《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三版)  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唐代的官报

2.宋代“邸报”和“小报”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4.《字林西报》

5.《万国公报》

6.《申报》

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和发展

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2.王韬和《循环日报》

3.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

4.梁启超和《时务报》

5.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6.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第四章 清末民初的新闻事业

1.《苏报》和“苏报案”

2.《民报》

3.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4.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5.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

6.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7.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

8.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

9.“癸丑报灾”

10.民初著名记者

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每周评论》

3.《共产党》月刊

4.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向导》周报

2.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

3.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

4.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

5.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

6.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第七章 十年内战和抗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2.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

3.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4.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

5.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

6.《申报》的改革

7.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8.斯诺与《西行漫记》

9.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10.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1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2.《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

13.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

14.“拒检运动”

15.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

第八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

3.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

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新闻传播事业

1.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

3.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

4.《人民日报》的改版

5.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第十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文化大革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2.“文化大革命”时期电视事业的发展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工作传播事业

1.回归新闻本位

2.驶上市场化的快车道

3.日渐开放的新闻事业

4.十八大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

5.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部分  新闻学理论

参考书目《新闻学概论》 (第六版)  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第一章  新闻学的形成和发展

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

5.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

第二章 新闻

1.新闻的起源

2.新闻的两种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3.新闻本源

4.新闻的类别

5.新闻的要素

第三章 新闻的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

3.维护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4.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

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新闻与信息

2.新闻与宣传

3.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2.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六章 互联网与新媒体

1.互联网与新媒体

2.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3.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4.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七章 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

1.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2.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3.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4.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

5.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九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1.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和个性

2.新闻媒介的双重性质

3.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十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和效果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

3.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4.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的阶段

5.魔弹论、选择性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文化霸权理论、新闻建构理论

5.中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第十一章 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

1.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

2.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

3.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第十二章 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1.舆论监督与舆情引导的含义及其关系

2.舆论新格局

第十三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

1.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2.大众传媒与政治

3.大众传媒与经济

4.大众传媒与文化

5.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第十四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新闻自由的含义、发展及本质

2.新闻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3.新闻法规

第十五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

1.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

2.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3.“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

第十六章 传媒业经营

  1.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目标

2.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3.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营销及“长尾理论”

第十七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1.受众的身份和受众的特点

2.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作用

3.媒介的受众定位

4.受众的分类、受众的权利

5.受众和媒体认知

6.受众地位的新变化

第十八章 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

1.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新闻生产的场域

2.新闻选择的标准

3.新闻价值的定义、构成要素

4.宣传价值

5.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九章 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3.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二十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

1.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2.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3.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例: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了解基本概念——较低要求;理解、熟悉教育原理——一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较高要求。

2. 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例:(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

(2)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识”占15%,“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应用)”占45%。

(4)试题主要题型有概念解释、简答、资料分析、论述等多种题型。其中资料分析可以从文献资料和现实案例中选择。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