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学院的新闻、文学、艺术等专业的开办与学校的历史一样长久,源头是1948年中原大学创建之初设立的新闻系和文艺学院,而1997年重建的中南财经大学新闻系则是其新的起点。学院现下设新闻传播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艺术系;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和网络与新媒体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重点学科。设有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文化传播研究所、法律与文学研究所、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戏剧影视研究中心和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有学术集刊《新闻与传播研究辑刊》、《影视戏剧评论》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正副教授2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近几年来,学院教师主持了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5项。10余名教师获得本科教学奖等奖项和“师德标兵”、“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新闻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戏剧欣赏》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学院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设置了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了文化产业特色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了动画特色方向。学院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通融性、开放式”为办学特色。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影像中南”艺术节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二等奖。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学生主要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和教学基地实习。很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东方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有三百多名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历年均为100%,本科毕业生近几年一次就业率均在94%以上。
面向未来,学院将秉持“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具体落实“崇实求真、博文广艺”的院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2019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专业和代码及其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050301 新闻学 01.(全日制)新闻史论 02.(全日制)新闻业务(经济新闻、法治新 闻) 03.(全日制)媒介经营管理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41 二外法语或 243 二外德语任选其一 ③619 新闻传播学基础(含新闻理论、新 闻业务、传播学基本理论) ④821 综合知识(大学语文,经济学通论 或法学通论) | 复试:1062 新闻 学综合(含新闻 史论、新闻实务、 媒介经营管理) |
050302 传播学 01.(全日制)传播学理论 02.(全日制) 新媒体传播 03.(全日制)戏剧影视传播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41 二外法语或 243 二外德语任选其一 ③619 新闻传播学基础(含新闻理论、新 闻业务、传播学基本理论) ④821 综合知识 | 复试:1063 传播 学综合(含传播 学理论、新媒体 传播、戏剧影视 传播) |
055200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1.(全日制)经济新闻报道实务 02.(全日制)法治新闻报道实务 03.(全日制)新媒体与文化传播 04.(全日制)新闻评论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04 英语二或 241 二外法语或 243 二外德语任选其一 ③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复试:1109 专 业知识与专业技 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