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
传媒智库为您提供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信息,招生人数,初试复试真题,热点分析,和院校新闻与情报,让大众掌握该校传媒专业全面权威的信息,帮助考生新闻传播学考研、学习上成功
- 院校类型: 211院校,双一流
- 是否含有专业硕士: 是
- 资料下载: 下载
传媒智库为您提供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信息,招生人数,初试复试真题,热点分析,和院校新闻与情报,让大众掌握该校传媒专业全面权威的信息,帮助考生新闻传播学考研、学习上成功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汉语言文学系,是1957年建校之初最早设立的的院系之一,有着良好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2008年,在汉语言文学系和新闻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各方面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学院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JC)。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和新闻学系,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等5个专业,构建了传统基础学科与现代应用学科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目前,我院共有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246名,本科生850名(不含双学位学生)。
学院设有大学语文教学中心,承担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资料室拥有藏书近3万册,能够满足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特色和优势专业,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自1957年建系以来,汉语言文学系始终坚持“重基础、重特色”的原则,经过几代教师的辛勤耕耘,逐渐在音韵学研究、汉字研究、文化语言学研究、方言研究、《红楼梦》研究、陶渊明研究、明清小说评点研究、内蒙古文学研究、昭君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引起学界关注。学院的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广博的知识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优秀的创新精神、良好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新闻学系 新闻学专业1987年创办,新闻学系2002年成立。现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数字方向)2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新闻学系拥有设备技术先进的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内设数码新闻摄影实验室、新闻编辑与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出版实验室,突发事件与新闻移动采编实验室、播音与主持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化实验室,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示范中心。新闻学系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为保证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与实习环境。新闻学系的学术研究紧紧围绕我国及内蒙古传媒行业的发展动态,强化学科特色,服务内蒙古新闻传播事业,助力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新媒体研究、内蒙古媒介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学界和业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师资力量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66人,其中行政管理岗4人,实验教辅岗1人,教学科研人员61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讲师3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有博士学位者44人,占教学科研人员人数的72%。学院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培育人选1人;有自治区名师1人;有自治区政府参事1人;有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学院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我院教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大学、黑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人才培养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已形成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双学位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是内蒙古自治区学科体系最齐全,教学科研实力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以综合实力提升计划为契机,不断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巩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在自治区同类专业中的优势地位,不断提高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改革方面,学院明确了夯实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的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厚基础,宽口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是一次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全方位本科教学体系改革。它将传统专业教育的刚性培养模式变革为可选择的自主学习模式,本科生进校前两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课和学科专业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从第三年开始,学生进入“分类培养阶段”,可以从“专业学术类”、“实践创业类”两条发展路径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才通道。
学院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团队”和“大学语文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学院青年教师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学院一名青年教师在2014年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学院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积极实践,不断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理论研究的前沿信息以及行业内出现的新现象、新思路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教学大纲带有一定的引领性,避免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的现象发生。现汉语言文字学和文艺学获批“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高建新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李树新教授主讲的“语言学概论”、王芳教授主讲的“外国文学”和高炜教授主讲的“新闻学概论”。刘寒娥老师主讲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获批校级精品课程。推出教学模式改革课程3门,分别为:刘寒娥教授主持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许晋副教授主持的“语言与交际”、赵延花副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另外,为适应网络时代教育资源共享趋势,录制推出了两门视频公开课,分别为李树新教授等主讲的“语言文学与人文精神”、张丽萍教授主讲的“民国报人”,高建新教授主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古代文学”正在录制中。双语教学方面,马强副教授讲授的“网络传播实务”获批学校资金支持,目前正在建设中。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获得主管部门认可,刘寒娥主持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炜主持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构建”,魏永贵主持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学条件和实习实践基地方面,学院大力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现拥有自治区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内设数码新闻摄影实验室、新闻编辑与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出版实验室,突发事件与新闻移动采编实验室、播音与主持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化实验室,其中,数字出版实验室和新闻移动采编实验室为全国仅有的几个同类实验室之一。拥有国家级实习基地——“内蒙古电视台文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院积极动员,精心组织,有效激励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学生参与学术创新蔚然成风。近年来,我院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22项,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06项。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JC),学科实力较为雄厚。
学院设有“中国北方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语言与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 “信息传播与内蒙古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立足民族地区的文学、文化与新闻传播事业,形成了以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学及信息传播为研究为重点的科研方向,确定了“蒙汉熟语文化比较研究”、“内蒙古语言发展状况与语言政策研究”、“汉蒙本子故事整理与研究”、“内蒙古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知名作家及经典作品研究”、“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研究”、“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研究”、“自治区形象塑造与传播”等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以来,学院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含译编)62部,科研成果获得省级政府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35项。
学科方向的凝炼和科研实力的增强为各类课题的成功申报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学院成立以来,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3项,一般课题2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9项,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31项,另有教育厅、社科联以及各类横向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
●校园文化建设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平台、课外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就业平台,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丰富多彩,富有成效,广大学生夯实基础,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全面发展。
学院主办的特色活动“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荣膺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示范项目;“金河之夜”大型诗歌朗诵会、“国学风”系列活动富有文化特色,是校园文化活动精品;院刊《草原风》立足师生原创,展现师生风采;主办内蒙古大学学生创意影视节,汇集学生原创的优秀视频作品,多途径传播,影响广泛。
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个,自治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3个。学生团队荣获全国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自治区一等奖,2次荣获自治区 “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本科生曾在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全国优秀奖、自治区特等奖、在全国“齐越节”大学生朗诵比赛中获全国优秀奖;多个学生团队在内蒙古自治区微电影大赛中获奖;多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多人在各类大学生文化活动中荣获自治区级奖项若干;多人曾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形象使者。
学院已经形成了思想解放、理念先进、学风优良、学术氛围浓厚、管理规范科学、审美情趣高雅、文化生活丰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院文化,为广大师生构建了富有人文气息的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学院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党总支”、“内蒙古自治区红旗团总支”、“内蒙古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内蒙古大学团学先进单位”、“内蒙古大学先进工会” 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居文科学院前列。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内蒙古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毕业生遍及区内外教学、科研、党、政、军及企事业各条战线,其中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和高层管理者、领导者,为国家和自治区文化、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的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广博的知识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优秀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内蒙古大学2019年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所属院系 | 专业名称和代码 | 研究方向 | 学习方式 | 拟招生人数/拟推免人数/单考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 考试科目 | 考试内容和备注 |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050300新闻传播学 | 01新闻学 | (1)全日制 | 3/3/0/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7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史基础 ④827新闻传播实务与汉语言文学综合知识 | 627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史基础包括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媒介经营管理;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
02传播学 | ||||||
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汉语授课) | (1)全日制 | 55/5/0/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加试新闻写作、传播学。汉语授课。 |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汉语授课) | (2)非全日制 | 30/0/0/0 |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加试新闻写作、传播学。汉语授课。 | |||
蒙古学学院 | 050300新闻传播学 | 01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 | (1)全日制 | 5/5/0/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新闻与传播学理论④818新闻事业史(外国、中国和蒙古族新闻事业史 | 第3、4门考试科目为蒙古语命题;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新闻采访写作,新闻评论学。 |
02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 | ||||||
03媒介经营管理研究 | ||||||
04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 ||||||
05跨文化传播研究 | ||||||
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蒙语授课) | (1)全日制 | 28/12/2/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蒙)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蒙) | 第3、4门考试科目为蒙古语命题。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网络传播学,新闻业务基础。 蒙语授课。 |